网站首页
吴均知——关于做好产业脱贫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2-23 08:36 浏览量:1494

 撸起袖子加油干,牵住脱贫“牛鼻子”
--关于做好产业脱贫的建议
县政协委员 吴均知


各位委员、与会同志:
    我就如何做好产业脱贫作如下发言: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和全国一样已进入“立下军令状”实现“攻城拔寨”的决战性阶段,扶贫模式也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扶贫工作也从关注“扶贫过程”到注重“脱贫结果”的转变,脱贫目标已成为一项可以量化,“看得见、摸得着”,困难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现实实事。
    去年十月,根据县委政府安排,我们围绕贫困村的“村七有”、“户七有”、贫困户收入、困难群众对帮扶工作满意度等五个方面,对全县60个脱贫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评估,入户率达89.6%。我们看到,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的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我们也看到,要保持困难群众稳定持续脱贫,最终需要依靠贫困群众自身发展来解决。而贫困群众的特殊性,决定了脱贫攻坚的特殊困难。从上级反馈的信息和我们调查的情况分析,贫困群众的收入问题既是脱贫验收的重要指标也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从我县2016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调查的结构看:工资性收入占近60%,高于全国、全省20%、15%;经营性收入近31%,低于全国、全省12%、9%。转移性收入9%,财产性收入占4%,可见,我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仍是以务工收入为主的收入现状,经营性收入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也看到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困难群众脱贫增收的典型贫困村,如兴马乡的庙坪村,该村的南江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收入成为困难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致富产业。如关坝镇的小田村,依托山区优势引进业主发展中药材、大力发展肉牛、南江黄羊、林下养殖业,农民经营性收入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少,这都是可以推广和复制的典型。
    因此,在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上,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思路,既要两眼向外,注重加强贫困户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到外边去挣钱。更要两眼向内,注重农村产业发展,着力于内部挖潜,在自己的家门口和自己的土地上挣钱。
    根据我们调查,我认为现在的我县贫困村的产业发展问题要做到“四结合”,跳出“四局限”
    一是以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结合,跳出贫困村的局限。在规划贫困村扶贫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上,以贫困村发展为核心,以相邻、相近村为基础,允许跨村发展,才能满足产业适度规模的需要,解决散而少的问题。
    二是以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结合,跳出贫困户的局限。在政策上锁定精准贫困农户给予重点扶持,资金跟着贫困户走,鼓励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让贫困户带着项目、资金和政策组建或者加入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也要对带动贫困户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大户给予大力扶持。
    三是一产业和三产业结合,跳出一产业的局限。拓展扶贫产业的扶持范围,建设一个贫困村就是要使其成为今后一个乡村旅游点,也是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的示范点,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上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宁缺勿滥,待条件成熟再干,否则会造成损失和重建的浪费。
    四是传统优势产业与信息科技产业结合,跳出传统产业的局限。 变传统劣势为优势,运用科技信息提升传统产业,或者改换品种、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拓展传统产业的功能,让传统产业成为集产品供应、观光、体验、休闲和科教一体的复合型产业;要创新仅仅以家庭为单位的产业组织方式,降低传统产业的交易成本。要以现代信息为依托,让外地人通过现代信息掌握我县的农业产品,让我县农村居民在家也能把产品卖出去。
    为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要持续唱响、造靓我县农村优势产业。我县农村优势产业是经多届党委政府的努力,花费了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经多年发展的成果,那就是以南江黄羊为特色的畜牧业,以南江核桃为主的干果业,以南江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以翡翠米(南江茶叶)为主的农产品。因此,要根据脱贫攻坚的需要尽快明确贫困村产业思路、制定配套政策、编制产业规划、明确工作步骤。
    二是要坚定连片扶贫模式,提升区域产业的带动力。我县的连片扶贫是我国区域扶贫在我县的集中反映,符合国家扶贫政策,走出了南江脱贫的新路子,也赋有新的内含,如我县的几大连片扶贫,他的影响力、带动力、农民通过多渠道、多项目的增收已经显露出来,因此,整合脱贫各个方面的资源,以扶贫连片为重点和模式,推进全县的整体脱贫奔康。
    三是要走合作化、公司化的道路,将农户组织起来。农户合作的前提是必须将传统农户改造成为专业大户。组织农户自愿申报,村委会组织农户建产业基地,把以前什么都种一点的传统农户变成专业户。变成专业户后,很快就会有合作意愿,合作社顺理成章的组建起来,贫困农户自然而然的加入到其中。依靠合作社自身,单家独户管理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贫困户怎么办的问题水到渠成。由村委会或者大户牵头,将农户的林地、耕地、宅基地和农房等资产化组建股份制企业。或者部分公司化,实行分户经营、统一管理、合理分配。山水林田地等可以作为抵押建立要素担保,同时,贫困户以股东的身份获得资本涨益和享受分红,保证收益。也为每个贫困户落实产业发展资金做大股份,收益更大,实现良性循环。
    四是要脱贫产业与市场对接,以市场为导向。将产业基地与城市的学校、企业、机关和宾馆、饭店对接。既降低消费者的成本,又可以适当提高产品价格,保护生产者较高收益。同时,质量可追溯、稳定供销关系。在操作上,初期可以借助扶贫成员单位的优势,逐步过度为市场操作。同时要提高组织化程度,支持扶贫合作社组织农产品销售,减少农户单家独户交易的成本。在提高质量方面,要利用我县自然环境优良的优势,将同质产品的市场定位在中高端市场,组织专家因地制宜的制定技术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有机、绿色产品。
    五是要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之路,确保持续稳定收入来源。加大部门帮扶的力度,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鸡、兔、鸭、鱼、蔬菜等短平快的产品,让贫困农户搭上农民短期内致富的快车,基本实现“两不愁”,防止差距进一步拉大。要着眼于持续发展,支持我县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大。要将我县农村传统优势产业视角放宽,要立足于国家区域扶贫战略的秦巴山区,因我们自然、人文、地理、物产、气候都相同、相近,可以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为实现农产品工厂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扫码关注南江政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