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克服“五式”局限 彰显扶贫成效
发布时间:2016-07-18 08:51 浏览量:8942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贫对象把握准了,而贫困村认定不准。去年,通过对各村贫困对象反复评定,特别是“回头看”工作后,按照“六个不纳入”要求,清退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贫困户评定较为准确。但是,贫困村评定还存在问题,存在把较好村的列入了贫困村,而最贫困的村未被列入贫困村的现象。
二是口号虽然喊的响,但落地政策确很少。最近几年,扶贫工作无疑是统领全局的重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无不高度重视扶贫,扶贫口号叫得十分响亮。但是,贫困户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却很少,很多贫困户至今还没有享受到国家任何帮扶政策,给人的感觉提“雷声大雨点小”。
三是干了不少的事,但却感觉没干什么事。很多工作是说在口里,就要拿到手里,上午发文件,下午要结果,根本没有踹息机会,而且很多工作是做了一遍又一遍,扶贫文件是一个接一个的来,事情是天天都做不完,天天应付文件都应付不过来。但是,老百姓真正享受的实惠政策却很少。
四是帮扶机制虽建立,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按照对帮扶“54321”工作要求,各地都建立了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机制。但是,很多地方帮扶的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自身生活都成困难,更不用说去帮扶别人了,因此,部分帮扶流于一种形式。
五是贫困户脱贫容易,但确保不返贫太难。追究贫困户致贫原因,大多数是因病致贫,还有很大部分是思想观念落后,没有发展思想和发展能力,等靠要的思想极为严重。按照人均纯收入来算,建档贫困户基本上都能够脱贫,但很多贫困户是入不敷出,即使是在收入上脱了贫,其实际没有脱贫,而且返贫的机率太大。
二、五点建议:
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克服“口号式”扶贫。扶贫工作不仅只是要搞好宣传、营造声势、扩大影响,达到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目的。更最重要的是多做一些实际有用工作,千方百计让贫困户享受到实实在在政策支持,给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利益。不要老是弄得“光打雷不下雨”,在老百姓心中形成是一种“作秀”、“搞形式”的不良影响。
二是搞好全域谋划,克服“轰炸式”扶贫。由于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影响,很多地方都非常贫困,就南江而言,“下五区”肯定比“上五区”条件要好,在“下五区”是贫困户,但在“上五区”可能还算是发财户。因此,要搞好全域谋划、权衡贫富差距,不要过于把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集中用于某个片区、或者某个乡、某个村,要平衡资金的安排使用,不然不仅达不到扶贫目的,反而拉大贫富差距。
三是抓好整体推进,克服“表演式”扶贫。扶贫目的是让贫困户脱贫,让贫困户摆脱艰苦的生活现状。扶贫过程中,不搞形象工程、不搞花架子,不要只照顾交通便利、公路沿线的地方,要充分结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业,使全县面貌整体提升。要抓住国家大好扶贫政策,消贫不留死角,清除发展盲区。
四是敢于痛定思痛,克服“掩耳盗铃”式扶贫。很多地方贫困村认定不准,认为这已成定局,谁也改变不了的实现问题。于是工作开展过程就存在“掩耳盗铃”、“以错误掩盖错误”的现象。当大量扶贫项目进入到贫困村时,但比贫困村更穷的村而没有评上贫困村,享受不到扶贫项目资金,从而造成富村更富,穷村更穷。这样就会造成群众对地方政府不满,村与村之间产生嫉妒,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显现出很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建议痛定思痛,千方百计改变这种现状。
五是实现均衡加力,克服“弹簧式”扶贫。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尽量给乡镇多留一些时间,要均衡加力,不要像弹簧一软一硬。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特别是扶贫局要多到乡镇进行现场指导,仅靠发文件或一个QQ群来开展工作,是难到解决问题的,甚至有时候是“瞎子牵瞎子”,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扫码关注南江政协 微信公众号